关于举办2025年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校内选拔赛的通知
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是安徽省B类赛事,通过大赛传承源远流长的中华茶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途径和新方法,推动安徽高校教学改革,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经研究,决定举办2025年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校内选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举办单位
主办:淮北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承办:淮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二、参赛对象
淮北师范大学所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三、参赛类别
(一)团赛
包括茶文化知识竞赛、创意茶艺表演和茶文化创新作品竞赛三个单项。
(二)个人赛
包括茶文化知识竞赛、创意茶艺表演和茶文化创新作品竞赛三个单项。
四、参赛要求
1.大赛以团队或个人形式参加,参赛团队由3-5人组成。参赛选手不可以同时报名参加团体赛和个人赛。
2.茶文化创新作品以视频、PPT、文档等电子版形式提交,文件名统一为:学院名+团队名/个人名+作品名,其中提交的作品中不得出现学院和个人信息,于报名截止日期前提交到大赛邮箱:3094208617@qq.com
3.报名后一般情况下不得更换选手、更改团队名称、更改创意茶艺表演和茶文化创新作品的名称等,如确因不可抗力需变更,应征得大赛组委会同意。
五、竞赛流程
(一)报名截止时间:2025年3月10日
(二)校赛比赛时间:2025年3月22日(具体时间QQ群通知)
(三)校赛比赛地点:QQ群通知
六、评审环节
(一) 专家评审。专家对参赛选手(参赛团队和个人)提交的茶文化创新作品进行评审。
(二) 现场评审。专家对参赛选手(参赛团队和个人)的茶文化知识和创意茶艺表演进行评审。
(三) 总评方法。满分100分
总成绩(分)=茶文化知识竞赛成绩(现场笔试)×20%+创意茶艺表演成绩(现场评审)×40%+茶文化创新作品成绩(网络评审)×40%。
七、竞赛内容及评分标准
(一)茶文化知识竞赛(占总成绩20%)
团体赛全体队员均需参加茶文化知识竞赛,团队成绩为全体队员成绩的平均分。闭卷笔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填空题。
参考资料:
1.丁以寿主编,《中国茶文化概论》,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系列教材,科学出版社,2018年。
2.“2025年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试题库(附件1)
(二)创意茶艺表演(占总成绩40%)
创意茶艺表演强调用科学的方法,充分展示茶的色、香、味、形,同时要求展示的过程优美,做到茶美、器美、水美、意境美、形态美、动作美,要求结果美与过程美完美的结合,让欣赏者得到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
参赛团队或个人自创茶艺,设定主题、茶席,将解说、表演、泡茶融入其中。
表1 创意茶艺表演评分标准
序号 | 评分项目 | 评分内容 | 分值 |
1 | 比赛时间 | 不少于10分钟,不超过15分钟。 | 5分 |
2 | 创新性 | 主题立意新颖,有原创性;意境高雅、深远;茶席布置、茶具配置及泡茶手法、音乐服饰等方面均有创意。 | 20分 |
3 | 礼仪仪表仪容 | 发型、服饰与茶艺演示类型相协调。形象自然、得体,高雅,动作、手势、姿态端正大方。 | 10分 |
4 | 茶艺演示 | 布景、音乐、服饰及茶具协调,行茶动作连绵、协调并有创新,编程科学合理、全过程完整、流畅;团队配合默契,角色分明,衔接自然流畅,表演具有较强艺术感染力。 | 30分 |
5 | 茶汤质量 | 茶汤温度适宜,茶量水量适中,茶汤色、香、味俱全,要求最充分表达茶的质量。 | 30分 |
6 | 文本及解说 | 文本阐释有内涵,有创意。讲解口齿清晰婉转,能引导和启发观众对茶艺的理解,给人以美的享受。 | 5分 |
(三)茶文化创新作品(占总成绩40%)
茶文化创新作品要求:
1.主题要求:
茶文化创新作品需立足于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大背景,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以弘扬茶文化为引领,关注茶产业的兴旺发展,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
2.内容要求:
茶文化创新作品在内容上要求以安徽茶产业为载体,以茶为主题,围绕三大类型展开:
(1)茶文学艺术作品类
内容包括涉茶主题诗歌、散文、小说、影视戏剧剧本、书法、篆刻、雕塑、绘画、音乐、歌曲、微电影、影视戏剧表演、摄影等。
(2)茶文化产品创意设计类
内容包括茶叶及茶文化产品包装设计、茶馆及茶空间建筑设计、茶馆及茶空间装潢设计、茶具设计及产品、茶文化网站网页设计等。
(3)茶文化创业企划类
内容以弘扬茶文化为引领,以做强茶产业经济为目标,统筹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创作“茶+文旅”“茶+科技+产业”等新型融合业态发展的案例及作品。
个人赛作品不得与团体赛作品重复。
茶文化创新作品(网络评审)的评分要求包括:(1)茶文化创新作品必须符合茶文化的主题,内容完整,创意新颖,见解独到,思想深刻,与现实联系紧密。(2)根据文本和作品的主题立意、创新性、思想性、实用性等要素,综合评分。
表2茶文化创新作品评分标准
序号 | 评分 项目 | 评分内容 | 分值 |
1 | 创新性 | 突出“茶文化”原始创意特点,积极利用当下的前沿技术、方法和思维,具有先进性和独特性。 | 30分 |
2 | 专业性 | 作品要具有各自所属类别的专业性,完备性和科学性,体现该专业的发展前沿。 | 40分 |
3 | 文化性 | 作品要基于茶文化的核心内涵加以阐发,要将茶文化与其他多元文化加以融合并实现其多元价值的转化。 | 10分 |
4 | 综合表现 | 阐述构想思路明确,重点突出;展示内容逻辑性强,层次分明;展示形式创意新颖。正确理解评委提问,及时流畅作出回答,回答内容准确可信。 | 20分 |
八、奖项设定
1.大赛根据团队组及个人组参赛数量设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取奖比例:
一等奖不超过10%、二等奖不超过20%、三等奖不超过30%。
2.按照参赛学院数量的20%设置“优秀组织奖”。
九、竞赛须知
(一)参赛者须知
1.所有参赛选手必须使用真实学生身份报名参赛,如实填写姓名、所在学院、年级专业、学号、身份证信息、联系方式(手机号、QQ、邮箱)等,如冒用他人姓名报名参赛,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
2.比赛报到现场将根据赛前提供的选手信息进行现场核对和资格审查,如在资格审查中发现信息不符,将禁止其参加比赛。如未按规定时间报到,将视为自动放弃参加参赛资格。
3.为保证评分公平公正,大赛采取匿名评审。在创意茶艺表演和茶文化创新作品中,不得出现学院和个人信息,否则扣分。
4.赛前组织参赛团队和个人抽签,确定创意茶艺表演出场顺序。
5.参赛团队和个人须提前30分钟到达比赛现场报到,比赛开始后不得入场参加比赛,报到时应持本人身份证和学生证,佩戴大赛组委会签发的参赛证。
6.比赛场地内有多媒体播放设备,分设表演区和观看区;场地内只提供开水、茶桌等常规参赛用品。茶具、茶叶、背景音乐、服装、桌旗等须选手赛前自备。除竞赛所需自备用具外,其它一律不得带入竞赛现场。不得在赛场内大声喧哗,不得作弊或弄虚作假;若因选手原因所造成设备故障或损坏的,无法进行比赛,裁判长有权终止比赛;若因非选手原因造成设备故障的,由裁判长视具体情况做出重新比赛的裁决。
7.比赛终止,不得再进行任何与比赛有关的操作。选手在竞赛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赛场,如有特殊情况,需经裁判人员同意后做特殊处理。
8.主办方不承担因参赛作品所导致的包括但不限于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纠纷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9.选手应遵守竞赛规则,遵守赛场纪律,服从大赛组委会的指挥和安排,爱护竞赛场地的设备和器材。参赛者若违反本规则的任何条款,组委会有权取消其参赛资格。在竞赛结束后发现问题,将取消其竞赛成绩,收回获奖证书,同时保留进一步追究责任的权利。
10.本次大赛不收取报名费等费用。
(二)工作人员须知
1.大赛专家委员会、仲裁委员会和秘书处等受大赛组织委员会领导。秘书处全面负责本赛项的筹备和实施工作;专家委员会负责本赛项的技术工作、评比及总结。
2.大赛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服从大赛组织委员会统一指挥,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服务工作。
3.全体工作人员要按分工准时到岗,尽职尽责做好份内各项工作,保证评审顺利进行。
4.工作人员不要在评审场内接听或打电话,评委在工作期间一律关闭手机。
十、赛事观摩
竞赛设置观摩区域,向院校师生开放,不允许有大声喧哗等影响参赛选手竞赛的行为发生。指导教师不能进入赛场内指导,可以观摩。
为保证大赛顺利进行,在观摩期间应遵循以下规则:
1.除与竞赛直接有关的工作人员、裁判员、参赛选手外,其余人员均为观摩观众。
2.请勿在选手准备或比赛中交谈或欢呼;请勿对选手打手势,包括哑语沟通等明示、暗示行为,禁止鼓掌喝彩等发出声音的行为。
3.请勿在观摩比赛时使用相机、摄影机等一切对比赛正常进行造成干扰的带有闪光灯及快门音的设备。违者除将本人驱逐出观摩场地外,还将视情况严重程度对所在代表队的选手的成绩进行扣分直至取消比赛资格。
4.不得违反大赛规定的各项纪律。请站在规划的观摩席或者安全线以外观看比赛,并遵循赛场内工作人员和竞赛裁判人员的指挥,不得有围攻裁判员、选手或者其他工作人员的行为。
5.请务必保持赛场清洁,禁止将无盖饮料带入室内,请勿随手乱扔垃圾等杂物。
十、赛事宣传
指定专人负责大赛协调、宣传事宜,建立大赛QQ群和大赛网站。
联系人: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13635611586董老师
大赛QQ群:544714895(2025大学生茶文化选拔赛)
大赛报名邮箱:3094208617@qq.com
附件:
附件1:2025年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试题库.pdf
附件2:2025年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校内选拔赛报名表(团队).doc
附件3:2025年中国(安徽)大学生茶文化创新大赛校内选拔赛报名表(个人).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