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学工动态>详细内容

【文脉行者】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访黄河文化公园,溯中华文明之源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07 点击数: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7月4日,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文脉行者: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溯源实践团”继续中原文化探访之旅,来到河南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在奔腾的黄河之畔,触摸黄河文化的厚重底蕴,感受母亲河孕育的文明脉动。

上午9时许,团队抵达黄河文化公园。站在观景台远眺,黄河如一条黄色巨龙蜿蜒东去,河面波光粼粼,岸边的黄土高坡沟壑纵横,尽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亲眼目睹这壮阔景象,队员们不禁吟诵起李白的诗句,深切体会到诗中蕴含的磅礴气势。


d411eaf4414f4c2f85ab9e0deea3f33e.jpg

bc2d6d8e1238407f84b395ef3ca9b4f2.jpg

在黄河地质博物馆展厅内,一件件展品诉说着黄河与中华文明的紧密联系。从远古时期黄河流域的彩陶,到记载治黄历史的古籍文献,再到现代黄河生态保护的规划图,清晰展现了黄河文化的发展脉络。“你们看这件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盆,上面的鱼纹图案,说明当时黄河流域的先民已在水边定居,渔业是重要的生产方式。”讲解员指着展品说道。在博物馆内实践团还偶遇了来自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调研实践队,并就黄河文化进行了一些沟通交流。

公园内的“炎黄二帝”巨型雕像格外醒目,雕像高百余米,背靠黄河,面朝中原大地,庄严肃穆。队员们在雕像前驻足良久,听讲解员讲述炎黄二帝与黄河流域文明起源的故事。“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这里将两者结合,更凸显了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根脉的地位。”旅游管理专业的队员齐欣瑞感慨道。


f4c80855e9134b01b63a1e9d56f73241.jpg

34b91899daba4c9999cef0a34d2650b5.jpg

在黄河碑林,队员们穿梭于林立的石碑间,这些石碑上刻有历代文人墨客赞美黄河的诗词歌赋。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到现代书法家的作品,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俱全,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展示,更是黄河文化传承的生动体现。

在黄河文化公园游客中心,队员们接受景区工作人员采访,工作人员率先提问:“当代青年该如何理解和传承黄河文化?”同学们也积极分享见解。文化遗产专业的队员陈一凡结合生态保护展板说:“如今的‘治黄’精神,就是守护绿水青山的责任,文化研究要与生态保护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的队员齐欣瑞则提到新媒体传播,“短视频里很多人关注泥埙制作,青年能成为桥梁,让更多人听见黄河故事。”工作人员又问黄河流域文物保护的特殊性,历史学(师范)专业的队员刘永灿答道:“水患虽带来挑战,但古渡口、抗洪工具等,都是人与黄河共生的见证,保护它们就是守护共生智慧。”这场互动让师生对黄河文化的当代意义有了更深理解,也为公园的文化传播带来新灵感。


1a9007009ff643b9adb053723d6a2e42.jpg

f99d4fd031324ee48776da8ef861bb2c.jpg

返程路上,队员们依然兴致勃勃地讨论着自己的收获。实践团指导老师陈郑云说:“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探访让我们看到了黄河不仅是一条自然之河,更是一条文化之河、精神之河。”据悉,团队将把此次黄河文化公园的见闻纳入研学成果,通过更多元的形式,向大家展示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

(文图:舒宋燕/指导教师:陈郑云、曹婵婵/审核:赵娟/校审:曹婵婵/终审:李曼曼)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