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生工作>学工动态>详细内容

【文脉行者】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第二站再探安阳,追溯殷墟文明印记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03 点击数:

72日,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文脉行者: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溯源实践团”继续推进在安阳的探秘之旅,先后走进殷墟王陵、宫殿宗庙遗址以及博物馆,触摸商代文明的脉搏,感受三千多年前的历史回响。

王陵遗址:探寻王权时代的历史印记

上午9时,实践团来到殷墟王陵遗址。实践团成员沿着祭祀坑遗址的参观步道前行,排列整齐的殉葬坑遗迹令人震撼。“这些不同身份的殉葬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和等级制度。”文化遗产专业陈一凡同学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这一重要的发现。此外,同学们还有幸实地见证了考古工作人员的考古挖掘工作。

同学们站在山坡上,被遗址内的震撼场面深深吸引,不由得驻足观赏。“这座大墓的规模和陪葬品数量,让我们对商代晚期的王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旅游管理专业胡新浩同学感慨道。队员们还在遗址旁的仿建祭祀台体验了商代祭祀礼仪的模拟流程,通过肢体动作的深切感悟,身体力行地感受古人的精神世界。

df7e6ea8e6e442ccba57b9b131c91b3b.jpg

1508fdc7d9ac45d4829c910a4ff0b916.jpg

宫殿宗庙遗址区:行走在历史的“活地图”上

上午10时,实践团坐车来到了殷墟遗址区。在宫殿宗庙遗址的夯土台基前,队员们俯身触摸着历经千年的泥土,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宫殿的恢弘。“这片遗址出土了大量甲骨片,是研究商代历史的重要依据,同学们可以多多学习。”指导老师陈郑云指着一处标记点说道。

在甲骨窖穴遗址旁,队员们开展了一场“寻字游戏”,大家试图从展示的甲骨复制品上找到课本中出现过的文字。“找到‘雨’字了!和现在的字形真有渊源!”旅游管理专业的齐欣瑞兴奋地喊道。在殷商宫殿宗庙遗址区,团队同学们还观看了再现大邑商情景剧,三千年前的商王都生活以及占卜等情景在眼前“复活”,为实践调研增添了生动的一笔。

f97afd6186754d07ae745b4b512c2bee.jpg

a490a8c9bc634414a965ef75c7633b04.jpg

殷墟博物馆:解码商代文明的物质密码

上午11时,实践团抵达殷墟博物馆。展厅内,后母戊鼎的雄浑气势扑面而来,巨大的体量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商代青铜铸造的精湛技艺。“这件青铜器上的饕餮纹,线条流畅又充满威严,藏着古人对神灵的敬畏。”讲解员的介绍令大家对于青铜器的了解更加深入。

在玉器展区,一件件造型精巧的玉龙、玉凤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你看这玉戈的刃部,打磨得如此光滑,很难想象这是三千多年前的工艺!”文化遗产专业的任皓伟仔细观察着文物的细节,同学们纷纷感叹古人的智慧。

离开时,队员们回望博物馆,恢弘的建筑与阔大的遗址浑然一体,仿佛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这些感悟将被纳入实践成果,通过多样形式呈现殷墟文明的独特魅力,让更多人了解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故事。

d04842f83f16471e8d8a482a7a6d3330.jpg

d1d51cc036ae4044943fa09ae93b1b61.jpg

(文图:舒宋燕 / 指导教师:陈郑云、曹婵婵 / 审核:赵娟 / 审校:曹婵婵 / 终审:李曼曼)

分享到:
【打印正文】